第11期杂志如期而至:如何办好中小学思政课?如何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 新刊速递
民小编说
教育现代化如何“现代”?优质教育如何“优质”?本期重点关注教育现代化之“必答题”,以举办研讨会为契机,邀请教育行政管理者、权威专家、一线名师碰撞思想、交流经验、建言献策,其中的真知灼见、深度思考汇文三篇,以飨读者。
本期继续关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人工智能和美育,专题分析学校党建,在教师专业发展、行走德育、校本研修、远程教学、家校共育等方面拓宽视野……只等您打开杂志,细细品读。
核心议题:教育现代化之“必答题”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而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
近日,人民教育编辑部召开“办好中小学思政课暨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研讨会,聚焦进一步办好中小学思政课、优质教育与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大主题,取得丰硕的成果,现将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
开展课前时事演讲、青少年模拟政协、走进社会大课堂……思政课如何展现生活的气息、思想的力量和灵魂的触动?为什么说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校长是思政课的第一责任人、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提上议事日程,这些认识又基于哪些现实问题?《思政课要能触动学生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冀晓萍 赖配根)一文给您呈现来自一线的思考与解读。
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的现实着力点在哪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具体内涵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地方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的有益探索取得了怎样的积极成效?《明确优质教育方向 打造更优秀的教师队伍》(程路 施久铭)一文为您详细讲述。
“教育治理治的是权力,理的是关系。”《谋划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格局(李帆 刘群)》一文告诉大家,如何应对挑战,寻找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可行路径。专家有思路,地方有探索,能够为我们做好教育治理指明方向、理清思路、提供借鉴。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关键在于“育人”(黎加厚)| 社评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未来教师职业会消失吗?学校里的学生能够凭借现在所学立足于未来社会吗?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有多种解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教师非但不会被机器取代,反而会更加重要。那么,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要做好哪些准备?如何引导学生发展机器无法替代的能力?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课程教材改革、相关教育科研研究方面需要取得哪些突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给学生能照亮心灵的教育(张思明)|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我和我的祖国
一个通过两年时间将“问题班”带上正轨的班主任发现,老师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偶像”,那么应该怎样做学生的榜样呢?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说,最有力的教育是老师教给的学科知识,还是老师的特点和人格魅力?当好学生的成长引路人,现身做法为什么那么重要?本文中,张思明校长在科学育人道路上的不断思考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
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的认识与思考(张广斌)| 思想库 ·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图景③
随着智能社会的到来,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迫切需要向人工智能时代迈进,培养适应智能社会的新人类。
当下,人工智能正处于发展的什么阶段?在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的价值定位在哪里?从固定教育走向泛在教育,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人工智能起了怎样的作用?在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坚守“人是新物种形态的主人”这一底线?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什么因素在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测评的背景、发现与改进路径(王洁 宁波)| 调研
为了更好地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了解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教育专家参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TALIS(教师教学国际调查项目),开始了“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
与2013年TALIS测评框架相比,这项研究有哪三个特点?为什么说36-45岁年龄段的中年教师特别值得关注?上课时间、用于教学管理的时间和用于专业发展的时间在哪一个区间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氛围与教师的学历水平,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更大的是哪个?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教育部门的科学决策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中小学校党组织要“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荣雷)| 治理
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自2016年《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印发以来,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您知道学校“双强型”干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吗?“一校一品”工程给学校带来了哪些可喜的变化?教育部将2019年作为教育系统“支部建设年”,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又有什么新要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武汉汉阳:以“互联网+红色德育”铸魂育人(任国平 程硕)| 治理
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对他们开展红色教育时,传统的班会评比、看红色电影、红歌比赛等“招儿”经常失灵。但如果让他们参与红色画报、红色微视频、红色故事的创作并上传网络,公开评比与交流,会不会产生一批宣传红色精神的“小网红”?如果再将他们的红色网络作品作为课程资源,坚持做红色课程,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打卡身边的革命圣地,参加社会红色宣传,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开展的德育工作,您也可以借鉴。
杭州上城“行走德育”:打造区域全德育场(钱丽欣)| 特别报道
从灌输转向体验,从封闭转向开放,从静态转向动态。作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的“行走德育”在三年(2017-2019)行动计划的探索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何将散落的德育资源串联起来并结合区域力量再挖掘?“勇敢娃娃兵”、网络“淘活动”平台为什么受到学生热捧?与洋节日PK,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看到这些问题,你一定愿意去了解这个将学校、社会、家庭统整为良好教育生态系统的“行走教育”了!
寻找教育的“最好”发生(刘畅)| 文化 · 悦读
教育之路漫漫,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亦须历经三重境界。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决心;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坚守,终有所得、终有所悟。
在“最好”的教育理念下,教育、教师、校长怎样实现从“有境界”到“高境界”的跃升?静下心来思考教育,教育就会在心中呈现一片灿烂的星空……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杂志2019年第11期
微信编辑 | 陈刚
推荐阅读
第10期杂志抢鲜看:城乡劳动教育、理科的美学视角、少儿编程热…… | 新刊速递
第9期杂志来了!如何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优秀思政教师成长记、人工智能与教育 …… | 新刊速递
第8期杂志来了:如何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学校食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 | 新刊速递
聚焦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围绕如何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这期杂志划重点了 | 新刊速递